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,也是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、战斗力,提升群众满意度、幸福感的重要保障。
为进一步研究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,促进集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,达到收入增加、管理规范、群众受益的目的,8月12日上午,全市推动村级经济稳定增收分片区首场座谈会在珥陵镇召开。
市委副书记赵志强,市委办、组织部分管领导、市农业农村局领导以及部分镇村代表参加了会议。珥陵镇党委书记杨秋竹、中仙村书记谢明光出席座谈会并发言。
会上,参会的各镇(村)根据各自实际,围绕2025年集体经营性收入目标任务,交流新一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思路举措,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。
云阳街道主要介绍了目前大力打造的“1+10+100”综合性示范家庭农场及新型田园综合体项目,就十四五期间如何推动村级经济持续稳定增长,做出汇报。并提出人才、资金、政策等方面意见和建议。
薛甲村就村级发展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汇报,并在公共需求、企业改革、制度规范方面提出需求。司徒镇党委副书记眭强表示,下阶段将加大财政管理力度、改变财政转移平均分配方式、完善帮扶措施。
行宫村汇报了当地新型农民人才短缺、招商引资困难,农业发展水平不足等问题。延陵镇党委副书记顾君表示,要合理定位发展目标,做好旅游资源评估,对老村进行资产盘活,对纯农业村进行重点帮扶等。做好激发群体发展的活力,全面加强政治统筹,优化政策支撑,夯实人才的保障。
中仙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“置换传统农业”,改变了传统农业村的经济薄弱状况。下阶段,中仙村将着重依托现有农业、旅游、文化等资源,全方位谋划一二三产融合,做好优质资源的增收和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珥陵镇党委书记杨秋竹就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相关思考进行汇报,他表示,将着重统筹好“三个方面”:
一、关键在“人”。要着重抓好“三支队伍”,即依托考核机制优化“村书记”队伍,依托激励机制调动村“两委”干部队伍,依托保障机制吸引优质人才队伍。
二、重点在“产业”。要着重抓牢“三个关键”,即抓门面房、厂房等现有资源增效,抓闲置国有资产、危旧厂房、坑塘水面等低效资源盘活,抓香醋、山羊、面机等特色资源整合。
三、核心在“增收”。要着重抓实“四种资源“,即聚焦标准化厂房、高炮广告牌等收益较高的增收资源,借力市级慈善总会平台、惠农科技等社会资源,用好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、闲置国有资产等土地资源,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资源。
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荆健康对当前政策问题进行讲解。他表示,要增加内生动力,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经济基础,做好投资保障,做到依靠不依赖。规划先行,同时要做好整合的文章。
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“两新”工委书记王东庆就组织认识、思考及下一步计划,进行了讲话。他提到,要统筹好三个关系,即理念和能力的关系,方法和逻辑的关系,人才和资金的关系。同时他提到四个方面:
第一,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,实施专项考核,推动人才工程。同时,实施乡村振兴工程,组建乡村振兴的服务台,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。
第二,做好重点帮扶。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进行资源、人才、智力的帮扶。
第三,加大村干部重点培养,落实基层党组织培育。
第四,提升村党组织的发展能力,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,加强年轻党员干部培养。
就如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,市委副书记赵志强强调:
一是要提高认识,坚定思想,认清形势。各镇、村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是大势所趋,进一步摸清底数、理清思路,制定工作目标,加强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;
二是要将抓集体经营性收入当做改善短板的切实机遇。要打开思维空间,主动顺应机遇,认识到政策改善是外因,紧密结合自身资源是内因;
三是要综合市场的物质需求,及时增强相应的市场理论和规范意识。规范相关手续,做好合理规划,要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改善;
四是要切实加强统筹把关的意识和能力,做好人才队伍和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度剖析;
五是要严格管理村级集体经济。既要发展好又要管理好,规范集体经济运营方式,防止小微权利现象出现。
最后他强调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感,凝聚强大力量。要认真,要明确,要有思想,采取切合实际的建议和意见,协同多家智慧,形成合力,改善丹阳村级收入短板,更好解决经济发展难题。